鋼結構圍欄工藝步驟
1、風機圍欄組裝加工工藝:
1). 風機圍欄采用方管,圓管等管材進行切割,鉆孔后組裝成型;圍欄片采用方格網型式。
2). 保證開孔的孔徑,孔距大小一致,無偏差。
3). 采用 304 材質的不銹鋼螺栓及鉚釘和不銹鋼專用連接件連接。
2、風機圍欄質量標準:
1). 風機圍欄型材需通過 SGS 檢測認證。
2). 風機圍欄型材要求壁厚無偏芯,截面無裂紋,表面光滑光亮,無毛刺,顏色均勻。
3). 風機圍欄需符合 GB4053 固定式工業防護圍欄標準。
3.程測量及安裝
(1)范圍
本章內容適用于本合同工程的施工測量及安裝工作。
(2) 一般規定
(a) 施工測量應根據設計資料進行坐標放點。
(b) 主體工程控制點在各工序中經常使用,應布設足夠的合格控制點,精心做好標志,要求點位穩定、單一、清晰易找(鋼板上嵌入銅心和螺帽)。
(c) 為確保工程測量精度,施工方應使用先進的測量儀器和測量技術,所采用的儀器設備必須送國家認可的檢測單位進行檢測,檢測單報監理工程師審查。開工前,施工方應將測量方案、儀器設備、測量工程師的資歷等文件,報送監理工程師審查批準。
(d) 施工方應根據業主提供的測量數據資料研究布設自己的控制網點。這些增設的控制網點必須完全吻合業主提供的三角網點和水準網點的基本數據,并應滿足規定的施測精度。
(e) 施工方應根據業主提供的測量資料精確地測定建筑物的位置,進行放樣和完成全部測量數據的計算工作。
(f) 施工方應在放測前10天將施工測量的意見報告(一式五份)報送監理工程師審批。應包括:施測方法和計算方法、操作規程、觀測儀器設備的配置和測量專業人員的配備等。
(g) 施工方負責保護好合同范圍內全部三角網點,水準網點和自己布設的控制點,防止移動和損壞。一旦發生移動和損壞,應立即報告,并及時采取補救措施,施工方應對測點的移動和損壞負全部責任。
(h) 施工方應做好測量成果和資料的整理工作,測量成果必須報監理工程師審查。
(i) 施工方的全部測量數據和放樣均應經監理工程師的檢測。監埋工程師的檢測,不免除施工方對任何測量結果應負的責任。
(3)施工控制測量成果的檢查和檢測
檢測地上坐標誤差應≤±12mm;檢測地上高程誤差應≤±3mm、地下高程點的高程誤差應≤±5mm;檢測導線起始邊(基線邊)方位角的誤差應≤±10”;檢測相鄰高程點的高程誤差應≤±3mm,檢測導線邊的邊長誤差應≤±8mm。
全部測量數據和放樣都應送經監理工程師的檢查,必要時監理工程師可以要求施工方的測量人員在監理工程師的直接監督下進行對照測量。監理工程師所作的任何對照測量,決不減輕施工方對保證結構物位置和尺寸精確性所應負的全部責任,也不能因此而要求額外付款。
3.2 C20混凝土路面
本工程水泥混凝土路面在全部風機并網發電完成之后根據招標人要求安排施工。
①水泥
各級路面用水泥的物理性能和化學成分應符合圖紙要求和《通用硅酸鹽水泥》(GB 175—2007)和《道路硅酸鹽水泥》(GB 13693-2005)的規定,并符合《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術規范》(JTG F30—2003)中表3.1.2的規定。
水泥標號不得低于425號。
水泥進場時,應附有產品合格證及化驗單,承包人應對品種、強度等級、包裝、數量、出廠日期等進行檢查驗收,并報監理工程師審批。
②粗集料
粗集料可使用碎石、破碎卵石和卵石。粗集料應質地堅硬、耐久、潔凈。粗集料技術指標應符合圖紙要求及表5.3-1的規定。
碎石、碎卵石和卵石技術指標 表5.3-1
項目 |
碎石壓碎
指標(%) |
卵石壓碎指標(%) |
堅固性 (按質量損失計%) |
針片狀顆料含量(按質量計%) |
含泥量(按質量計%) |
技術
要求 |
<15 |
<14 |
<8 |
<15 |
<1.0 |
項目 |
泥塊含量 (按質量計%) |
有機物含量
(比色法) |
巖石抗壓強度 |
表觀密度 |
松散堆積密度 |
技術
要求 |
<0.2 |
合格 |
火成巖不應小于100MPa;變質巖不應小于80 MPa;水成巖不應小于60Mpa |
>2500㎏/m3 |
>1350㎏/m3 |
粗集料的級配范圍應符合表5.3-2的要求。
粗集料級配范圍 表5.3-2
粒徑 級配
類型 |
方 篩 孔 尺 寸(mm) |
2.36 |
4.75 |
9.50 |
16.0 |
19.0 |
26.5 |
31.5 |
37.5 |
累計篩余(以質量計)(%) |
合成級配 |
4.75~16 |
95~100 |
85~100 |
40~60 |
0~10 |
|
|
|
|
4.75~19 |
95~100 |
85~95 |
60~75 |
30~45 |
0~5 |
00 |
|
|
4.75~26.5 |
95~100 |
90~100 |
70~90 |
50~70 |
25~40 |
0~5 |
0 |
|
4.75~31.5 |
95~100 |
90~100 |
75~90 |
60~75 |
40~60 |
20~35 |
0~5 |
0 |
粒級 |
4.75~9.5 |
95~100 |
80~100 |
0~15 |
0 |
|
|
|
|
9.5~16 |
|
95~100 |
85~100 |
0~15 |
0 |
|
|
|
9.5~19 |
|
95~100 |
85~100 |
40~60 |
0~15 |
0 |
|
|
16~26.5 |
|
|
95~100 |
55~70 |
25~40 |
0~10 |
0 |
|
16~31.5 |
|
|
95~100 |
85~100 |
55~70 |
25~40 |
0~10 |
0 |
|
|
|
|
|
|
|
|
|
|
|
|
|
|
|
粗集料不得使用不分級的統料,應按公稱最大粒徑的不同采用2~4料級集料進行摻配,并應符合圖紙要求及相關規范合成連續級配的要求。卵石公稱最大粒徑不宜大于19.0mm;碎卵石公稱最大粒徑不宜大于26.5mm;碎石公稱最大粒徑不應大于31.5mm。碎卵石或碎石粒徑小于75μm的石粉含量不宜大于1%。
當懷疑有堿活性集料或夾雜有堿活性集料時,應進行堿集料反應檢驗,確認無堿集料反應后,方可使用。
當粗集料中含有活性二氧化硅或其它活性成分時,水泥中堿的含量不應大于0.6%,并應按照《公路工程集料試驗規程》(JTG E42-2005)的規定進行試驗,確認對混凝土質量無有害影響方可施工。
在含堿環境中(如鹽堿地、含堿工業廢水侵蝕)的混凝土,不得使用含有活性成分的集料。
③細集料
細集料可采用質地堅硬、耐久、潔凈的天然砂(河砂和沉積砂)、機制砂或混合砂,細集料的技術指標應符合圖紙要求及表5.3-3的規定。
細集料技術指標 表5.3-3
項目 |
機制砂單粒級最大壓碎指標(%) |
氯化物(氯離子質量計%) |
堅固性(按質量損失計%) |
云母
(按質量計%) |
技術要求 |
<25 |
<0.02 |
<8 |
<2.0 |
項目 |
天然砂、機制砂含泥量(按質量計%) |
機制砂MB值<1.4或合格石粉含量①(按質量計%) |
有機物含量(比色法) |
硫化物及硫酸鹽(按SO3質量計%) |
技術要求 |
<1.0 |
<5.0 |
合格 |
<5.0 |
項目 |
輕物質
(按質量計%) |
機制砂母巖抗壓強度 |
表觀密度 |
松散堆積密度 |
技術要求 |
<1.0 |
炎成巖不應小于100MPa;變質巖不應小于80 MPa;水成巖不應小于60MPa。 |
>2500㎏/m3 |
>1350㎏/m3 |
細集料級配要求應符合圖紙要求及表5.3-4的規定。路面用天然砂宜為中砂,可使用偏細粗砂或偏粗細砂,細度模數應在2.0~3.5之間。同一配合比用砂的細度模數變化范圍不應超過0.3,否則,應分別堆放,并調整配合比中的砂率后使用。
細集料級配范圍 表5.3-4
砂分級 |
方 篩 孔 尺 寸(mm) |
0.15 |
0.30 |
0.60 |
1.18 |
2.36 |
4.75 |
累計篩余(以質量計)(%) |
粗砂 |
90~100 |
80~95 |
71~85 |
35~65 |
5~35 |
0~10 |
中砂 |
90~100 |
70~92 |
41~70 |
10~50 |
0~25 |
0~10 |
細砂 |
90~100 |
55~85 |
16~40 |
0~25 |
0~15 |
0~10 |
路面混凝土所使用的機制砂除應符合表5.3-3和表5.3-4規定外,還應檢驗砂漿磨光值,且宜大于35,不宜使用抗磨性較差的泥巖、頁巖、板巖等水成巖類母巖品種生產機制砂.配制機制砂混凝土應同進摻高效引氣減水劑。
當懷疑有堿活性集料或夾雜在堿活性集料時,應進行堿集料反應檢驗,確認無堿集料反應后,方可使用。
④外加劑
外加劑的產品質量及摻量應符合圖紙要求及《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術規范》(JTG F30—2003)的相關規定。供應商應提供且有相應資質外加劑檢測機構認定的品質檢測報告,檢驗報告應說明外加劑的主要化學成分,對鋼筋無銹蝕、對混凝土無腐蝕和對人員無毒副作用。承包人在施工中應經配合比試驗確定其品種質量和劑量。所有外加劑的使用均應得到監理工程師批準。
⑤水
混凝土攪拌和養護用水應清潔,宜采用飲用水。使用非飲用水時,應進行檢驗,并符合下列規定:
(1)硫酸鹽含水量(按SO42-計)不得超過2700mg/L。
(2)含鹽量不得超過5000mg/L。
(3)PH值不得小于4。
(4)不得含有油污。
⑥鋼筋
(1)鋼筋應符合圖紙及《鋼筋混凝土用熱軋帶肋鋼筋》(GB 1499.2—2007)和《鋼筋混凝土用熱軋光圓鋼筋》(GB 1499.1—2008)的要求。
(2)鋼筋應順直,不得有裂縫、斷傷、刻痕、表面油污和顆粒狀或片狀銹蝕應清除。
⑦ 接縫材料
(1)脹縫板宜選用杉木板、纖維板、瀝青纖維板、泡沫橡校板或泡沫樹脂板等材料。其技術要求應符合圖紙及《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術規范》(JTG F30—2003)中表3.9.1的要求。
(2)填縫料可選用瀝青橡膠類、聚氯乙烯膠泥類、瀝青瑪蹄脂類等加熱施工式填縫料和聚氨指焦油類、氯丁橡膠類、乳化瀝青橡膠類等常溫施工式填縫料及預制橡膠嵌縫條。其技術要求應符合《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術規范》(JTG F30—2003)中表3.9.2-1及表3.9.2-2的規定。
⑧其他材料
用于混凝土路面養護的養生劑、用于防裂縫修補材料和傳力桿套(管)帽、瀝青及塑料薄膜等材料的技術性能及物理力學性能應符合《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術規范》(JTG F30—2003)第3.10的規定。
(2)混凝土拌和、運輸
承包人應根據圖紙、機械設備、施工條件及攤鋪方式擬定混凝土路面施工方案及施工工藝流程,編制詳細的施工組織計劃,在開工前28d報請監理工程師批準。
水泥混凝土路面板的拌和、運輸,應按照《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術規范》(JTG F30—2003) 。
在澆筑水泥混凝土面層前,應將監理工程師認可的基層表面上的浮土及雜物予以清除干凈,并進行必要的修整。
施工前必須對機械設備、測量儀器、基準線或模板、機具工具及各種試驗儀器等進行全面地檢查、調試、標定、維修和保養。對主要施工機械的易損零部件應有適量儲備。
不同攤鋪方式所要求的攪拌樓最小生產容量應滿足《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術規范》(JTG F30—2003)中表6.1.1的規定。
應根據施工進度、運量、運距及路況,選配車型和車輛總數。總運力應比總拌和能力略有富余。確保新拌混凝土在規定時間內運到攤鋪現場。
(3)鋪筑
①攤鋪
承包人在混凝土拌和物攤鋪前,應對模板的位置和支撐穩固情況及傳力桿、拉桿的安設等進行全面檢查。修復破損基層,并灑水潤濕。用厚度標尺板全面檢測板厚,與設計值相符,方可開始攤鋪。
專人指揮自卸車盡量準確卸料。人工布料應用鐵鍬反扣,嚴禁拋鄭和耬耙。人工攤鋪混凝土拌和物的坍落度應控制在5~20mm之間,拌和物松鋪系數宜控制在K=1.10~1.25之間,料偏干,取較高值;反之,取較低值。
因故造成1h以上停工或達到2/3初凝時間,致使拌和物無法振實時,應在已鋪筑好的面板端設置施工縫,廢棄不能被振實的拌和物。
②插入式振搗棒振實
在待振橫斷面上,每車道路面應使用2根振搗棒,組成橫向振搗棒組,沿橫斷面連續振搗密實,并應注意路面板底、內部和邊角處不是欠振和漏振。
振搗棒的振搗方法及注意事項宜按《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術規范》(JTG F30—2003)中第7.5.2-2條的有關規定執行。
③振動板振實
在振搗棒已完成振實的部位,可開始振動板縱橫交錯兩遍全面提漿振實,每車道路面應配備1塊振動板。
振動板移位時,應重疊100~200mm,移位控制以振動板底部和邊緣泛漿厚度3±1mm為限。
缺料的部位,應輔以人工補料找平。
④振動梁振實
每車道路面宜使用1根振動梁。振動梁應具有足夠剛度和質量,底部應焊或安裝深度4mm左右的粗集料壓實齒,保證4±1mm的表面砂漿厚度。
振動梁應垂直路面中線,沿縱向拖行,往返2~3遍,使表面泛漿均勻平整。在振動梁拖振整平過程中,缺料處應使用混凝土拌和物填補,不得用純砂漿填補;料多的部位應鏟除。
在抹面機完成作業后,應進行清邊整縫,清除粘漿,修補缺邊、掉角。應使用抹刀將抹面機留下的痕跡抹平,當烈日曝曬或風大時,應加快表面的修整速度,或在防雨篷遮陰下進行。精平飾面后的面板表面應無抹面印痕,致密均勻,無露骨,平整度應達到規定要求。